【英才动态】“英才计划”将进一步扩大工作范围 促进与“拔尖计划”资源共享
【英才动态】“英才计划”将进一步扩大工作范围 促进与“拔尖计划”资源共享
发布日期:2019-02-20 10:09:43   阅读数:341

报道内容转自新华社


2月18日,“英才计划”2018年度工作总结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顺利举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王恩哥及各位委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王启明等出席总结会。总结会由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主持。全国15个参与省市和6个试点省区市科协、教育主管部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20余所参与高校代表及参与中学代表参加会议。


     图片1.png

“英才计划”2018年度工作总结会

 

  总结会上,怀进鹏向各位专家、各参与单位和社会各界对“英才计划”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探索和实践。2018年“英才计划”工作方向明确、统筹全局、重点突出,成效显着,为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和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强调,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人才资源作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越来越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要强化使命驱动,主动谋划,不断加大对战略性基础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要着眼未来发展,不断创新“英才计划”工作机制,拓展影响力和联动效应;要完善“英才计划”的持续跟踪机制,不断探究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善于借鉴国际经验与规律,营造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良好生态。中国科协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作用,不断总结工作规律,开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新格局,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科协贡献。

  “英才计划”作为“拔尖计划”的姊妹篇,五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逐步探索出了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英才模式”。针对如何联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王启明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布局长远,久久为功,围绕国家战略坚实把这项工作做好;二是协同联动,通过大学和中学的有效联动选拔出一批真正有兴趣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的优秀学生,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基础学科的热爱;三是优化机制,形成一个激发英才辈出的有效机制。王启明表示,教育部将与中国科协一道持续深入地实施好“英才计划”,努力创造更好的机制、探索更好的方法、营造更好的氛围来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的青年英才。

图片1.png


为2019年“英才计划”新增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已连续五年担任“英才计划”物理学科导师的复旦大学教授陈焱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多年参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的“拔尖计划”,目前正在对拔尖学生贯穿高中初年级到大学毕业全阶段科研培训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索。“我希望能够将大学阶段的教学思考融入到中学阶段的教学当中,‘英才计划’是很好的切入方式。”陈焱认为,应该激励鼓舞出类拔萃的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提供其脱颖而出的机会、成长的条件和教师的悉心指导,帮助他们夯实扎实广阔的学术基础,训练创新的思考能力,导师也要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重要科学问题。他表示,希望更多的大学教师能够参与中学生的培养,从而更好地贯通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

  2017届上海市“英才计划”复旦大学生物学科优秀学员樊悦阳(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科创班学生)在第69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获得植物学科一等奖及学科最佳奖,并荣获小行星命名资格。他在发言中表示,“‘仰之弥高、钻之弥深’,‘英才计划’带给自己的不仅是课题上的良师,更是人生理想上的指路人。对于导师们的造诣和精神,我们不仅仅应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更应该钻之研之,以他们为榜样,努力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国家和人类科学的进步作出贡献。这是‘英才计划’为我种下的一颗种子,在师长的谆谆教诲之下已生根发芽,我期待用自己更多的努力见证它的茁壮成长。”

  据调查统计,2018年“英才计划”参与学生希望未来所学专业与“英才计划”所选学科相关的占96%,对所选基础学科的兴趣和热爱程度提升的占98%。在2018年高中毕业的568名“英才计划”2016级学生中,76%的学生考入985、211高校,16%的学生考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2018年“英才计划”共推荐52名学生走出国门,赴日本、美国、丹麦、英国参加国际竞赛及交流活动。在近期举办的2019年中国科协青少年国际科技交流项目遴选培训暨Intel ISEF冬令营中,2018届“英才计划”学生共有26名学生入选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第60届伦敦国际青少年科学论坛、2019年日本超级理科高中学生展示活动、2019年丹麦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等国际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占总入围学生总人数的59%,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一展风采。

图片3.png


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总结会后,清华学堂钱学森班创办首席教授郑泉水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白雪峰分别围绕“学生多维测评”及“清华附中科技教育实践”两个主题作了专家报告。

  会议期间,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恩哥主持召开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志明,中央文史馆馆员、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以及其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学科工作委员会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五个学科工作委员会所做的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汇报,审议通过了《“英才计划”中学参与办法(试行)》和《“英才计划”优秀组织单位评选办法(试行)》。会议强调,各位委员要积极参与、献智献策,利用各自优势为“英才计划”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要充分发挥专咨委的智库作用,探讨和研究“英才计划”特有的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要围绕学生个性化培养、“拔尖计划”衔接、高校导师和中学教师激励等课题,积极做好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科工作委员会调研工作。

 

  “英才计划”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共有15个省市、20所高校等参与培养工作。五年来,已累计培养3000余名品学兼优、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中学生。该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着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科技社团活动、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等,在为期一年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2018年10月,教育部将“英才计划”纳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为“英才计划”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9年,“英才计划”将结合“拔尖计划”2.0实施范围,适当增加“英才计划”实施省市和高校,推动“拔尖计划”实施高校的组织资源、政策资源、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以及国际教育资源向“英才计划”开放,为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人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2019年,“英才计划”将在15省市培养922名“英才计划”学生,较2018年增加15%。



【“英才计划”在上海】

  上海市科协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2013)23号》要求,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试点单位,于2013年4月正式启动了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即中学生“英才计划”)试点工作。工作开展五年以来,两所高校共推荐了百余名知名科学家担任导师、执行导师,每年指导二十余所高中的60余名优秀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目前累计培养人数达333人。

      英才计划实施五年来,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学生培养工作效果显着。在培养期间,入选学员在相关学科导师指导下探索课题研究、开展学科活动,在文献阅读、科研实验、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成效突出,历届学员在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学术交流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书面表达能力上均等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培养期各阶段的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和导师对培养效果均持高度认可态度。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上海英才学员在培养期结束后通过相关评优流程,获推参加全国英才计划成果展评活动--“英才论坛”展示风采:上海市在2017年、2018年分别有17名、22名学员获得全国优秀学员表彰,均占全国优秀名额的1/5,其中入选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遴选资格的人数均有11名,分占全国比重的35%和27.5%。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英才学员在近几年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ISEF、INEPO、ISWEEEP等国际国内青少年科技类赛事中屡获殊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发现,2013年-2018年上海英才计划学员中已有327人次在科技类竞赛、竞赛类赛事及其他类赛事上获得重要奖项,其中210人次获得省市级奖项,71人次获得国家奖项,52人次获得国际级奖项。此外,上海市英才计划每一届学生均有入选被誉为全世界青少年科技类赛事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并获得奖项:第一届计算机学科培养学员姚悦一举获得ISEF计算机科学一等奖、计算机科学特等奖、欧盟青年科学家奖三个重量级大奖;在去年第69届Intel ISEF中,2017年上海市英才计划生物学科培养学员樊悦阳凭借课题《山慈菇粗提取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相关研究》摘得植物学科一等奖及学科最佳奖。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对学生不断奋进继续科研的激励,也是对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成效的肯定。

  到目前为止,上海市已有三届175名英才学员毕业升入高校,其中:49人升入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等海外知名学府,71人升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另有55人升入国内985、211等名校。不少学生仍保持着当年的科学兴趣,在相关学科继续深造,更有一批优秀学生在刚刚进入大学时便入选了培养高校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例如2015-2016年复旦大学物理学科培养学员周正,凭借优异的成绩升入复旦大学,并继续在导师陈焱的指导深造学习物理学,得益于高中期间良好的科研基础,周正同学在大学一二年级便开始了正式的科研探索,导师陈焱也为其成长提供各类学习和交流机会,例如担任学科助教,接待外籍专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我们很欣喜地在英才计划的跟踪培养中看到了古代学者师徒传承教学模式的影子,这充分证明了英才计划是中学与高校人才培养链高质量衔接有效探索,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英才计划在学科兴趣引导上的显着作用。

      英才计划上海管理办公室将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并优化英才计划各项管理。2019年英才计划的培养工作已正式开展,导师对学生的日常培养正在陆续开展,后续具体培养动态请持续关注上海青少年科学社微信公众号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