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学术化、自愿化、规范化、便捷化”打造第十四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社会化、学术化、自愿化、规范化、便捷化”打造第十四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发布日期:2014-08-05 14:05:56   阅读数:8166

明小00.jpg

  2014年7月28日,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申报者资格审查正式结束。在活动申报过程中,来自上海的17个区县的优秀中学生踊跃参与,最终有74人通过资格审查。按照活动程序,资格审查合格者将获得初评资格,初评将于8月份进行,根据初评成绩排序,前100名入围终评,8月底公布入围终评申报者名单。

  本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遵循注重社会化、加强学术化、鼓励自愿化、评审规范化、申报便捷化的宗旨,在申报方式、资格审查、机构设置等方面更加优化、完善。通过以下五大特点,将有助于本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选拔出优秀学生,培养出更具有科研潜质的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

  第一,注重社会化。本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的学生要求为国内普通中等学校高中在读学生,首次去除层层审批,不设置名额限制,扩大了活动参与对象范围,申报学生人数为历届之最,提高了学生投身科技发明的积极性,将展示科学创新的舞台面向每一个有梦想的学生。

  第二,加强学术化。本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为提升学术水准,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该活动,并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强化了学术专业指导。

  第三,鼓励自愿化。根据本届活动的参赛项目要求,每名学生只能以一个个人项目进行申报,项目研究起止时间不限。对参赛项目不限研究起止时间旨在鼓励更多学生能够将自己对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和对科技创新的梦想带到大赛的舞台。

  第四,评审规范化。本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组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专家指导委员会、评审委员会、评审监督委员会。其中,为规范评审规则,由组委会聘请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主办单位代表组成评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各阶段评审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此外,在资格审查方面,主办方综合形式审查、内容审查和省级审查等各环节审查情况,组织进行了严谨的项目审查工作,最终确定了本届活动申报者资格审查结果。

  第五,申报便捷化。本届活动开辟了网络申报通道,网络申报期为一个月,符合申报条件的学生只要登陆活动网站注册用户,在线填写相关资料后即可成功完成网络报名。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创立于2000年,为增强赛事的专业水平和学术水准,2014年的“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首次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奖励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选拔和培养具有科研潜质的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鼓励青少年立志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奖励辅导和培养优秀学生的普通中等学校(基地、馆站)、高校和研究机构,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该活动通过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等综合素质,发现具有科学研究潜质的学生,并鼓励青少年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事业。活动接受品学兼优且拥有独立科学研究成果的高中二年级学生自由申报。获奖学生有机会被推荐给着名高校,并获得在大学继续科学研究和学习的资助。每年大约有600名学生提出申请,活动组委会选聘约200名院士和专家组成评审专家委员会,通过对学生科研项目和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选出100名优秀学生到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终评评审和交流活动。经终评评选,最终产生“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3名、一等奖12名、二等奖35名,三等奖50名。

  第14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资格审查合格申报者名单(上海地区)

明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