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追随刘备20年的糜芳,为何突然投降东吴?他之后的结局如何?
曹操曾试图拉拢糜家,上表举荐糜芳为彭城相。从现实利益考量,投靠实力雄厚的曹操显然更为明智,但糜芳毅然拒绝,选择继续追随颠沛流离的刘备。这种矢志不渝的忠诚,使糜芳成为刘备集团中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其地位堪与关羽、张飞比肩。正因如此,当刘备取得荆州后,在众多能臣中独选糜芳出任南郡太守这一要职,既是对其能力的认可,更是对糜家多年支持的回报。
然而世事难料,当东吴大军压境时,这位被认为最不可能背叛的老臣竟不战而降,直接导致关羽败亡。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究竟是何缘由?
投降真相探析
传统观点认为,糜芳是因畏惧关羽责罚而投降。但细究史料,这一说法难以成立。作为开国元老、皇亲国戚,糜芳的地位非同一般。关羽虽有\"假节钺\"之权,但真要处决这样一位重臣绝非易事。况且军资供应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战事突然升级所致,属情有可原。史载关羽仅表示\"还当治之\",并无诛杀之意。
深层原因在于糜芳对自身处境的误判。随着刘备集团壮大,新加入的荆州士族如黄忠、庞统等人才辈出,使糜芳相形见绌。更关键的是,其妹糜夫人去世后,与刘备的姻亲关系断绝,而刘备新娶吴夫人,进一步削弱了糜家的特殊地位。虽然刘备仍念旧情委以重任,但糜芳已陷入严重的身分焦虑。当看到同僚傅士仁投降后,他终于找到借口,做出了背叛的决定。
在东吴的悲惨境遇
投降后的糜芳并未获得预期中的礼遇,反而备受鄙夷。东吴大臣虞翻曾当面斥责他\"失忠与信,何以事君\"。更讽刺的是,在东吴普遍消极北伐的氛围中,糜芳参与的蕲春之战却取得大捷,这种\"不合群\"的表现招致更多排挤。史书对其后期记载戛然而止,很可能是在东吴的压抑环境中郁郁而终。
历史启示
糜芳的悲剧源于对自身价值的错误认知。他未能理解刘备念旧重情的为君之道,在焦虑中做出错误抉择。其经历警示后人:在人生转折处,冷静判断胜过盲目行动;真正的价值终会被时间证明。一个背叛初心的人,终究难逃历史的审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史上最快票房破 60 亿,2025 春节档观影 IMAX、杜比、CINITY 到底怎么选?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